洛谷 P2056 [ZJOI2007]捉迷藏 题解【点分治】【堆】【图论】
点击量:213
动态点分治入 门 题?
题目描述
Jiajia和Wind是一对恩爱的夫妻,并且他们有很多孩子。某天,Jiajia、Wind和孩子们决定在家里玩捉迷藏游戏。他们的家很大且构造很奇特,由 $ N$ 个屋子和 $ N-1$ 条双向走廊组成,这 $ N-1$ 条走廊的分布使得任意两个屋子都互相可达。
游戏是这样进行的,孩子们负责躲藏,Jiajia负责找,而Wind负责操纵这 $ N$ 个屋子的灯。在起初的时候,所有的灯都没有被打开。每一次,孩子们只会躲藏在没有开灯的房间中,但是为了增加刺激性,孩子们会要求打开某个房间的电灯或者关闭某个房间的电灯。为了评估某一次游戏的复杂性,Jiajia希望知道可能的最远的两个孩子的距离(即最远的两个关灯房间的距离)。
我们将以如下形式定义每一种操作:
C(hange) i
改变第 $ i$ 个房间的照明状态,若原来打开,则关闭;若原来关闭,则打开。G(ame)
开始一次游戏,查询最远的两个关灯房间的距离。输入输出格式
输入格式:
第一行包含一个整数 $ N$,表示房间的个数,房间将被编号为 $ 1,2,3,\dots ,N$的整数。
接下来 $ N-1$ 行每行两个整数 $ a,b$,表示房间 $ a$ 与房间 $ b$ 之间有一条走廊相连。
接下来一行包含一个整数 $ Q$,表示操作次数。接着 $ Q$ 行,每行一个操作,如上文所示。
输出格式:
对于每一个操作
Game
,输出一个非负整数到hide.out
,表示最远的两个关灯房间的距离。若只有一个房间是关着灯的,输出$0$;若所有房间的灯都开着,输出$ -1$。输入输出样例
输入样例#1:
8 1 2 2 3 3 4 3 5 3 6 6 7 6 8 7 G C 1 G C 2 G C 1 G
输出样例:
4 3 3 4
说明
对于$ 20\%$的数据,$ N\le 50,M\le 100$;
对于$ 60\%$的数据,$ N\le 3000,M\le 10000$;
对于$ 100\%$的数据,$ N\le 100000,M\le 500000$。
题解:
看起来动态点分治由于维护了一棵树高最多为 $ \log n$ 的点分树,每次修改操作的次数是 $ O(\log n)$,但是处理父子关系还是很难维护的。
这个题第一眼看上去(如果不带修的话)是有点分治的思路在里面的。但是每次询问的图都在改变,因此就有了动态点分治。
由于我们需要找出树上最远的两个关灯的点,点的状态是动态的。而点分治每次都是在找重心,因此把每一次的重心分层,并两两“连边”,就形成了点分树。在点分树上的儿子所管辖的点数一定小于父亲所管辖的点数的一半,所以树高是 $ O(\log n)$。
注:因此下文的“分治子树”指点分树上的子树。分治重心指分治子树的根节点。
点分治的核心是在子树重心处统计过重心的路径,而重点是不能在重心处统计同一子树内的答案。
本题要我们找最长关灯点对,因此我们需要找每个点 $ x$ 作为重心时的分治子树内到当前点 $ x$ 距离,并合并两个不同的子树中点的信息。由于只需要查询最大值,所以我们用一个堆来维护每一个分治子树中的信息。
又因为分治子树上的点到分治重心 $ k$ 的距离与当前点的距离不是线性关系(点 $ x$ 和点 $ k$ 不一定相邻,此时 $ x\to k$ 路径上的点就没有方便计算的途径),所以这个信息是子树 $ k$ 内的点到点 $ x$ 的距离。记最大值为 $ mx_k$。
然后对于 $ x$ ,任意的 $ \left<x,y\right>\in \text{点分树}$ ,可以更新答案为$ \max_{\left<x,i\right>\in \text{点分树},\left<x,j\right>\in \text{点分树},i\ne j} mx_i+mx_j$。此时我们发现,由于 $ i\ne j$ ,所以只需要取最大的两个 $ mx_k$ 就可以了。而这个信息也是动态的,所以应该再开一个堆。
此时我们每个点维护了两个堆
- 大根堆 $ \{q_x\}$ 维护以 $ x$ 为根的分治子树中到 $ fa_x$(指 $ x$ 在分治子树上的父亲)的距离。
- 大根堆 $ \{q’_x\}$ 维护点分树上 $ x$ 的每个儿子 $ k$ 的 $ \max\{q_k\}$。
接下来考虑如何开关灯。
我们每次只修改了一个点,并且一个点的信息只可能在它点分树上的祖先节点出现,有 $ O(\log n)$ 个,我们在构造点分树的时候可以预处理出每个点 $ x$ 到它第 $ i$ 个父亲的距离,记作 $ d_{i,x}$,那个父亲记为 $ f_{i,x}$,特殊地,每个点的直接父亲记为 $ fa_x$。
此时考虑每次修改点 $ x$ 对第 $ i$ 个父亲的影响,看到上面两个堆的意义,还需要分类讨论。
- 当关灯时,$ u=f_{i,x}$ 子树中多了一个距离为 $ d_{i,x}$ 的关灯点。需要在 $ \{q_u\}$ 中插入 $ d_{i+1,x}$。看是否 $ d_{i+1,x}$ 成为了 $ \{q_u\}$ 中最大的元素,如果是,则把 $ \{q’_{fa_u}\}$ 中原来的 $ u$ 答案删掉,更新为这个答案。
- 当开灯时,$ u$ 的子树中少了一个距离为 $ d_{i,x}$ 的关灯点,则需要在 $ \{q_u\}$ 中删除相应的元素,如果删除了最大的,再拿此时最大的补上去。
这时需要统计答案了。发现答案是 $ \max_{i=1}^n\max{q’_i}$ ,仍然是类似的堆操作。至此我们整道题维护了3种堆,届时输出最后一种堆的堆顶即可。
当子树内只有一个或没有关灯点的时候贡献都是 $ 0$,要输出 $ -1$ 的情况可以在外面判。一个点的时候还要存一下答案是否在最后一种堆中…因此边界情况会比较多。堆的删除是用懒惰删除法,@Dew 教了我一种神仙的结构体写法非常赞。
其他:注意 $ x,y$ 分别指父子的时候不要搞混了…
点分治+堆所以时间复杂度为 $ O((n+m)\log^2n)$。
Code:
#include<cstdio>
#include<cstring>
#include<queue>
using std::priority_queue;
int read()
{
int x=0;
char ch=getchar();
while(ch<'0'||ch>'9')
ch=getchar();
while(ch>='0'&&ch<='9')
{
x=x*10+ch-'0';
ch=getchar();
}
return x;
}
struct edge
{
int n,nxt;
edge(int n,int nxt)
{
this->n=n;
this->nxt=nxt;
}
edge(){}
}e[200000];
int head[100100],ecnt=-1;
void add(int from,int to)
{
e[++ecnt]=edge(to,head[from]);
head[from]=ecnt;
e[++ecnt]=edge(from,head[to]);
head[to]=ecnt;
}
bool used[100100];
int fa[100100],f[100100],rt,tot=0;
int sz[100100];
void dfs(int x,int from)
{
sz[x]=1;
f[x]=0;
for(int i=head[x];~i;i=e[i].nxt)
if(e[i].n!=from&&!used[e[i].n])
{
dfs(e[i].n,x);
sz[x]+=sz[e[i].n];
f[x]=f[x]>sz[e[i].n]?f[x]:sz[e[i].n];
}
f[x]=f[x]>tot-sz[x]?f[x]:tot-sz[x];
rt=f[x]<f[rt]?x:rt;
}
int d[18][100100],cnt[100100],dpt=1;
void Dfs(int x,int from)
{
d[++cnt[x]][x]=dpt;
++dpt;
for(int i=head[x];~i;i=e[i].nxt)
if(e[i].n!=from&&!used[e[i].n])
Dfs(e[i].n,x);
--dpt;
}
void divide(int x,int from)//仅初始化块
{
rt=0;
tot=sz[x];
dfs(x,x);
used[x=rt]=1;
fa[x]=from;
for(int i=head[x];~i;i=e[i].nxt)
if(!used[e[i].n])
divide(e[i].n,x);
for(int i=head[x];~i;i=e[i].nxt)
if(!used[e[i].n])
Dfs(e[i].n,x);
used[x]=0;
}
bool col[100100];
int sum=0;
struct heap
{
priority_queue<int> q;
priority_queue<int> p;
void maintain()
{
while(!p.empty()&&p.top()==q.top())
{
p.pop();
q.pop();
}
}
inline void POP(int x)
{p.push(x);}
inline void PUSH(int x)
{q.push(x);}
int TOP()
{
maintain();
return q.top();
}
inline int sz()
{return (q.size()-p.size());}
}q[100100],q_[100100],Q;
//q表示来源于自己子树中的
//q_表示存它爹的
int ans[100100];
bool gg[100100];
void upd(int x)
{
if(q[x].sz()==1)
{
if(!gg[x])
Q.POP(ans[x]);
ans[x]=q[x].TOP();
gg[x]=1;
}
else if(!q[x].sz())
{
if(!gg[x])
Q.POP(ans[x]);
gg[x]=0;
ans[x]=0;
Q.PUSH(0);
}
else
{
if(!gg[x])
Q.POP(ans[x]);
gg[x]=0;
int g=q[x].TOP();
q[x].POP(g);
ans[x]=g+q[x].TOP();
q[x].PUSH(g);
Q.PUSH(ans[x]);
}
}
void change(int x)
{
int y=x,tmp=0;
if(col[x])
{
col[x]=0;
--sum;
while(fa[y])
{
++tmp;
//先考虑y对fa[y]的原贡献
if(q_[y].TOP()==d[tmp][x])
{
q_[y].POP(d[tmp][x]);
//要删除一些元素了
q[fa[y]].POP(d[tmp][x]);
if(q_[y].sz())
q[fa[y]].PUSH(q_[y].TOP());
upd(fa[y]);
}
else
q_[y].POP(d[tmp][x]);
y=fa[y];
}
q[x].POP(0);
upd(x);
}
else
{
col[x]=1;
++sum;
q[x].PUSH(0);
upd(x);
while(fa[y])
{
++tmp;
if(!q_[y].sz()||d[tmp][x]>q_[y].TOP())
{
if(q_[y].sz())
q[fa[y]].POP(q_[y].TOP());
q[fa[y]].PUSH(d[tmp][x]);
upd(fa[y]);
}
q_[y].PUSH(d[tmp][x]);
y=fa[y];
}
}
}
int main()
{
memset(head,-1,sizeof(head));
f[0]=1e9;
int n,u,v;
n=read();
for(int i=1;i<n;++i)
{
u=read();
v=read();
add(u,v);
}
sz[1]=n;
divide(1,0);
for(int i=1;i<=n;++i)
Q.PUSH(0);
for(int i=1;i<=n;++i)
change(i);
char s[100];
int m;
m=read();
while(m--)
{
scanf("%s",s);
if(s[0]=='G')
{
if(!sum)
puts("-1");
else if(sum==1)
puts("0");
else
printf("%d\n",Q.TOP());
}
else
{
u=read();
change(u);
}
}
return 0;
}
… [Trackback]
[…] There you will find 65036 more Info on that Topic: wjyyy.top/3330.html […]